苏园三记:私人造园“同途殊归”

2018-11-29

是什么让三座当代园林命运不同?

在最近整治苏州“一日游”乱象的过程中,定园成了“风暴眼”。从苏州园林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来看,某一个园子的兴废,并不完全是记者关注的焦点。

但很多人确实都有一个疑问:“一百年以后,我们还有苏州园林可看吗?”

苏州有着悠久的造园传统,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遗产。随着以拙政园等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成功入遗,苏州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并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百园之城”的打造标志着苏州对园林步入了群体性保护的新阶段。

懂园林、爱园林,在苏州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走进园林,随便拉住一个“老苏州”聊聊,什么移步换景,什么叠山理水,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对于离苏已久的游子,园林更是童年的回忆、乡愁的寄托。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私家造园之风复苏,民间资本对园林保护与兴建的热情,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传统的延续。

那么,当代园林,特别是“新版”私人造园,能不能承担起传承古典苏州园林文化的责任呢?我们的采访接触了三个不同的样本,他们有不同的路径,也有了迥异的命运。这三个样本以及其它一系列调查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当代园林兴起,起到了因袭苏州园林的独特营造传统,聚拢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历史遗物,提升城市环境、品位,为民众提供更多品味苏州文化传统场所等积极作用。而他们的经历同样证明,文化传承是着眼长远的百年基业,而不是可以挣“快钱”的赚钱营生;它需要不求回报的潜心耕耘,自然淘汰各种耍小聪明的投机取巧。身处园林名城,在此造园,有着更高的起点,当然也会面对更挑剔的眼光、更严竣的挑战。

静思园

从收藏“老物件”开始的造园之路

有“硬货”,才会有流量

苏州私家园林向来以小巧精致、内藏乾坤著称。因而,占地百亩以上的静思园大得有点夸张。然而,它并不空旷。园主陈金根早年便从事收藏,让这里有了太多的“老物件”。

喜欢“老物件”,是陈金根自幼的爱好。上世纪80年代,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旧院子、老房子拆了不少。成堆的建筑垃圾里,雕花的砖细、镶拼的窗格、刻满岁月印迹的井栏圈胡乱堆放着。陈金根舍不得这些宝贝啊,听到哪儿拆房子,就赶紧跑过去。没主的就捡,有主的就买,好在陈金根办厂赚了点钱,好在那时候重视这些“破烂”的人不多,价钱便宜。收回来的东西,就往自己的厂里堆;堆着堆着,厂里快堆不下了。陈金根一跺脚:干脆,自己造个园子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静思园。
当然,最大件的收藏品当数那些从拆迁工地“抢”下来、整栋移建的古建筑了。原来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弘雅堂、拜月轩,原来在西山后埠村的天香书屋,还有道光年间的揭普丰会馆等等。当初,这些建筑都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是陈金根将它们收下来,请来匠人精心复原,并让它们在静思园里异地重生了。陈金根有点得意地指着弘雅堂说,这四梁八柱等主体结构用的可都是原件哦。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家乡的这座园林兴趣浓浓,对陈金根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颇为赞许,晚年曾四度造访静思园并亲笔为其题名。

比起自成一体的古典园林,集纳式的静思园显得有点“乱”。正是这种“乱”,让静思园成了一座园林文化与古建传统的博物馆。在静思园里,记者见到好多块“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的标牌。这里,确实能让人更多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脉络。

如今,作为4A级景区,静思园日均客流在700人左右。有这么多大牌古典园林珠玉在前,静思园还能有这样的客流量,已属不易。有“硬货”,才有客流,才不会让入园游客扫兴而归。这便是静思园的经营之道。

尽管有这样的客流量,现在负责静思园日常运行的马莉却说,因为日常维护的成本很高,能维持“以园养园”、收支达到基本平衡就算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了。当然,陈金根自始至终都没指望靠这座园子赚钱,而是不断以其它产业的赢利反哺园子。现在,陈金根还是没有停下收集“老物件”的行动,上百座古建、古桥,几千对“牛腿”(梁托),还有各种井圈石栏,正堆在他的收藏基地内。

“也许也有回报吧。因为这个园子,我们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提高了。”马莉说。

山塘雕花楼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要用得好,但不能用过头

与每日里游客络绎不绝的静思园相比,山塘雕花楼“内向”得出奇。因为,它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内部场所,并不对外开放。也因此,踏进这里,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苏州私家园林外观低调平和、内里别有洞天的传统。

山塘雕花楼是有根基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山塘街许宅。只是2000年的一场大火,将它烧毁了三分之二。次年,商人周炳中花100万元买下大火过后的许宅,开始修复重建。按建筑原形制、原尺寸、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复原,是周炳中定下的原则。为恢复门头砖雕,他花大力气请来了香山帮砖雕老艺人;为了重现古宅宅园相依的格局,重新挖池筑楼,重建古戏台。山塘雕花楼砖雕、石雕、木雕林林总总。其中,最难得的是整栋建筑镶嵌的450块雕花板,上面包含1200多幅图画无一重复。细细浏览,正是全本《牡丹亭》《西厢记》《白蛇传》等戏曲故事。
2002年,长期致力于苏州古典园林抢救保护的谢孝思先生与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先后来到许宅修复工地,对修复设计及施工工艺大加赞赏,认为修复后的许宅完全可以和东山雕花楼媲美,并分别题字“山塘雕花楼”。

修复许宅,周炳中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誉为苏州“民间资本古建保护第一人”。

2009年,由于各种原因,周炳中将山塘雕花楼拍卖,被苏州某公司拍得。之后,该公司于2010年开始对山塘雕花楼进行了二次修建。这次修建,同样用心。福祉堂等厅堂桌椅摆件均出自明式家具传承人之手,用料为红木或紫檀,每张椅子的椅背、扶手均刻有精美雕花。堂内陈设摆放均遵循古制。

然而,比修建更为繁琐的还数对古建的日常维护。现在负责山塘雕花楼日常管理的张晋介绍,莲花池唯一的活水源就是池底的一口深井,为了保持池水清澈,每个月要换水三四次。包括古戏台在内的建筑今夏刚重新油漆过。而建筑向阳的地方,每两三年要重刷一次漆。木质门窗密封性不好,只要三五天不打理,屋内就是一层灰。雕花的木作更易积尘,整座雕花楼的日常保洁就得有5个人专司其职。此外,老房子的屋顶容易漏雨,黄梅天墙脚易潮湿,这些都是需要打理的。

苛刻的养护要求,是山塘雕花楼不对外开放的原因之一。张晋说,我们的想法是:要保护好传统建筑,就必须用起来,但又不能使用过度。因此,山塘雕花楼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没有作为园林对外开放,而只是作为公司的内部活动场所。“我们想用收藏的方式更好地保护山塘雕花楼,希望能让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保持得更纯正,绵延得更长远。”

定园

少了定力,行而不远

编的故事,总归不能长久

走出雕花楼,沿山塘街继续向西行,不多远,便是另一个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当代园林——定园。近一个月来,定园突然“名声大噪”。它在苏州针对“一日游”旅游市场乱象开展的一系列整治中,成为唯一被查的当代园林。姑苏区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定园“涉嫌参与非法一日游”,多部门联手对该园进行排查。接着,又有消息传出,因涉嫌虚假宣传,有关部门拟吊销定园的营业执照。

定园,又名“水乡风情民俗园”。近几年,它在苏州的“一日游”旅游市场上非常活跃,一些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还给它冠以“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集大成者”等称谓,以此为噱头招揽游客。

定园很会编故事。在它的门票上有一段介绍:定园始建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历代名流雅士、帝王将相均在定园中留下了很多的遗迹和美丽的传说……
然而,走进定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真的只是“故事”而已。所有的佐证,就是摆上几个不伦不类的假人。“这是吴王阁。大家请看,中间这位是吴王,他左右两边是西施和郑旦。吴王没事的时候,就一边一个小美女,在这片湖里坐船……”导游机械地背诵着,游客兴趣也不大。最近的一个星期天,记者在定园仍可以看到,一辆辆“皖A”“晋A”等牌照的旅游大巴正把不明就里的游客拉到定园。“他们说,这里比虎丘更值得看。”一名游客对记者说。

定园与“一日游”合作现在看来是个噩梦。为了能引来更多的客源,牵强附会的故事便一个个出笼。编的故事自然让掏了钱的游客感到被愚弄了,于是投诉不断。由于不断被投诉,苏州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质量评定委员会去年就摘掉了定园3A级景区的牌子。而今年,后果更严重。定园的故事可能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定园走到这一步,负责人刘定伟承认管理上有疏忽,营销上有问题。

刘定伟把自己当作定园的一名过客。他说,租约期满后,是要把园子交出去的。因为这个原因,他少掉了很多定力。回顾这些年,他有些后悔也有些不甘。他说,定园真正应该承载的是地方文化。比如说,虎丘一带的“三花”文化。“本来,定园应该可以做好的。”他说。

苏州大学园林文化学者曹林娣教授认为,当代园林当然要以继承传统园林文化为己任。但继承传统,更在于要体现它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一味地克隆经典。离开了创意,只能造成艺术的枯萎。曹林娣认为,苏州古典园林本来就是一个个“主题园”,各有不俗的“立意”,个性鲜明。当代园林,也应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主题,否则就是千园一面,了无生机。

也许,这就是定园提供的最大教训。

新闻背景

说起苏州园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饱经沧桑仍得以存留下来的古典精华。

今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发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的入选,“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由一个对苏州园林文化实施群体性保护的目标,真正落实为108个可以一一历数的现实存在。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名录所载108座园林中有36座建于1949年之后。其中,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兴建的。

盛世造园,苏州绵延千百年的造园之风不绝。近年来兴建的当代园林,大多出自民间人士的手笔。因为酷爱苏州园林文化,希望以此延续这一传统,往往是他们的造园初衷。但这些当代园林是否能够担起这份责任,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消息来源:苏州新闻官网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collection